编者推荐: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大有庄: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一书,该书的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8期)学员,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谭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真正体悟马克思主义大本大源”的明确要求。如何引导学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中汲取踔厉奋发的思想动力、勇毅前行的精神养分,如何促使学员从入校起就养成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该书收录了一位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在党校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读书心得和研究成果。全书共三十篇,分重温经典魅力、感悟思想伟力、加强党性修养、汲取历史智慧、读书与研究五个部分,真实呈现了作者深学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之所思所得,资料丰富,视角独特,文风清新,特点鲜明,是一本值得党校和团校学员及党员干部参考的理论读物。现推荐《在大有庄——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一书作者自序文章:
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经组织安排,我到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8期)学习,此班是中共中央党校目前学制最长的班次,得此宝贵机会,我心怀感恩和憧憬。我是第一回走进党的最高学府,置身这“红色熔炉”,作为学员的我该如何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学第一课给出了答案!3月1日这一天必将成为广大学员学习生涯中最值得铭记的日子!一大早,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门前的每一位学员都显得那么欣喜,大家都翘首以盼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他提出“党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引导学员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真正体悟马克思主义大本大源,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严以治学”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语重心长的教导响彻礼堂,我深感触动并下定决心:来了就要好好学——这是每一位学员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在党校的第一身份是学员,那么,怎样的学习才能真正不负这如山重托、不负这最高学府、不负这似水韶华?
“开班第一课”的一幕幕让人毕生难忘,每每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教诲,我作为党校学员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古人有云:“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面对光阴的态度标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对照古往今来视时间为生命的先贤圣者,我只能竭尽所能去像一名“志士”一样“惜年”——本次学习的时长刚好一年。古今中外关于为学之道的记述可谓浩如烟海,《论语》有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泽东深悟学习之道:“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在青年时期就养成了“手中无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历史学家翦伯赞提倡:“做读书笔记,把书中的精华摘录下来,为我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并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反复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求领导干部“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置身新时代,只有学习才能让人在干事创业中多添几分正气、静气、雅气,涤荡那些不该有的躁气、俗气、戾气,真正淬炼思想的“品性”、锻造意志的“刚性”、葆有生活的“灵性”。
作为一名党校学员,除了按部就班读书听课之外,还能留下点儿什么?我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哲人有言:“最精彩的思想,假如我们不把它写下来,它也不可避免地有被淡忘的危险。”学完之后如何避免宝山空回之窘境?我受南宋朱熹读书治学“三到”法的启发,加了“一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力求把每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和自己的课堂体会变成文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读强记,常学常新”的明确要求。我这自我加压的“四到”学习法或许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为学之道的一种尝试。
凡事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坚持整理学习笔记并非一件易事。一堂课下来,能记得住老师的几段真知灼见、几句精言妙语,已经算是很有收获了,倘若还要将其整理成笔记,恐怕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我绞尽脑汁整理出来的笔记,在老师看来可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在同学看来也许是“不过尔尔,索然无味”,在读者看来甚至不啻为“废话连篇、荒腔走板”,好在我早有自知之明,做好了随时接受老师、同学和读者们批评的准备——欢迎拍砖,文责自负。因此,整理笔记的过程是很有压力的,但每每想到“开班第一课”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我便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笃定。我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有了信念才可能实现梦想,正如哲人所言:“你的意志已准备好了,你的脚步就轻松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校就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的地方”。因此,每一位党校学员当以提升理论素养为主要目标,培训内容应以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为主干内容。一年下来,我们学员真真切切感受到党校课堂带来的丰厚滋养——原来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很多方面还知之不全、知之不准、知之不深,中共中央党校为我们提供了“缺什么、补什么”的宝贵机会,让学员得以在这里重新审视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一年的学习全面而系统、立体且厚重、深刻又生动,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现实问题研究专题”“党性教育专题”“理论宣传工作课程”“领导能力培训”等。无论是大礼堂内的名家大咖,还是综合楼三楼八教室里的专家教授,都很好地展现了“大先生”潜心治学、悉心育才的学养和修为,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视野宽度、学理深度、知识广度,让我们有一种别开生面、如沐春风之感!
学愈久,悟自浓,我从老师一堂堂授课的背后,目之所见皆是老师们对某个问题来龙去脉的求知逻辑,是基本立场背后的价值导向;从一个个观点背后看到的是老师们殚精竭虑写出的一本本著作;从老师讲述的一个个案例背后看到的是其历时数年的调研心得。可以说,每一位老师都让人心生敬意、由衷感佩,每一门课都有让人醍醐灌顶、满载而归的精彩。我仿佛置身在一个思想之花盛开的花园里含英咀华:有的课程言约旨远,留白而成意;有的老师见解剔肤见骨,譬如击破谬论的“利斧”;有的洞见酣畅淋漓,恰似拨云见月的清风;有的警示言同勒石,又似发人深省的洪钟。总而言之,大家普遍感受到,只要做一个虚心待课、静心听课、用心品课的学员,就能领略到中共中央党校教学安排站位之高、格局之大、设计之实,就能真切体悟到老师们在努力践行“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
每个学习日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坚持把每堂课都整理成一篇相对成型的笔记并不容易:一是我的理论基础并不算好,通过课后再加工是极费脑筋、很需功底的,做起来难免有绠短汲深之感;二是老师们授课学理性强、信息量大,很多课程我是第一次听,整理不仅要体现课程的原汁原味,又要避免记流水账,这就既需要扎进去反复消化课程,还要查阅与知识点相关的文献资料,才能向课程的“本来面貌”更接近一点,这实在是一项对理论积累、学术功底和理解能力都充满挑战的任务。
困难虽大,无惧则成。我深信,学员既是听课的客体,又是评课的主体,一堂课带来的是受益匪浅之获还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效果,取决于学员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和意志韧度。我想,要做成一件事,或许需要的不是多么过人的才气,而是多几分坚韧的志气。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支撑我走下去的正是心中的那份信念——无论付出多少,我都要把这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完成,哪怕完成得不尽如人意,当这本册子成文的时候,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正所谓“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我想,恰恰是这份信念促使我完成了这篇自我加压的作业。最准一肖一码一一子中特
上学期间,我常常是白天上课、晚上整理、周末打磨,回想那一幕幕老师们授课的场景,从头到尾翻看课堂上记下的点点滴滴,再结合老师们慷慨分享的讲稿和课件,时常熬到窗外静寂无声一片。时间总不够用,我只得利用暑假调研的时机,对笔记进行一遍遍梳理、校对、优化,力求在一次次修改中还原课堂上那些被思想的“火花”击中的瞬间,努力把它们作为思想的音符记录下来。“欲成事者,须带三分傻气。”学习从来不是轻轻松松的,黄卷青灯的日子既能敛心养性,但也难免清苦难熬,可当这一篇篇铅字的轮廓逐渐清晰之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苦有所值、苦中带甜的。
一年下来,我整理了近70门课程的笔记,由于本书篇幅所限等原因,未能将全部学习笔记纳入,仅将一部分收录,将其分门别类为“重温经典魅力”“感悟思想伟力”“加强党性修养”“汲取历史智慧”四个部分,同时将我学习期间被转载或发表和撰写的文章汇编成册,共计30篇。需要说明的是,笔记毕竟不等于课程本身,老师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体系严密、内容丰富的整体,是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第一手资料。正如恩格斯在指导青年研究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唯物史观时所说:“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因此,就算我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复原老师们课程的原貌。整理的过程难免会流失掉课程的养分,甚至有些学习笔记可能还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情况,我只能祈求老师们的谅解——如果就整体而言,这本笔记能基本及格,我就心满意足了,如若还能得到个大醇小疵的评价,那就更要感谢每一位老师的包容和恕怀了。特别是,我将笔记发给很多授课老师审阅,不少老师不吝赐教亲自修改,在本书成稿的过程中对笔记进行了大量专业审慎、细致入微的指导,我常常被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严谨学风所感动,这真是一位党校学员莫大的幸运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中共中央党校采取封闭学习模式,学员得以在静美的大有庄100号澄怀静虑,既能远离热闹又可回归清寂,这本就是在党校学习该有的样子。白天听问学晚上看读写,我一次次踱步在17号楼宿舍里,困了累了就望向窗外的那片绿色——一片努力生长着的树林,彼时我和它们是相似的,因为我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这一目标——正如一棵棵树儿都在努力向着太阳生长一样。所谓居不隐者思不远,我坚信,把意念沉下去,何道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何事不可成?党校的学习是一场修行,这本笔记算是这段修行的缩影:听过的,都会留在我的脑海里;记下的,都会成为我的一部分。每一篇笔记都将是这样一份记忆:透过它,得以默默地坚守心中那份信念,那是清澈,是纯粹;透过它,得以持续地保持对某一领域知识的获取冲动,那里有新鲜感,有求知欲;透过它,得以长久地保存与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寻取“真经”的执着,那里有心境的澄明、前行的力量。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年轻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但我们切不可忘记的是,一切可能都需要实干来进行转化,尽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缘,但每一个体的行动能力将是其生命意义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学员而言,成长进步得一步一步来,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才是成长成才的正道。7777888888管家婆中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求年轻干部“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书及至此,请容我对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重视并传承下来的学习制度致敬,如果没有组织安排的这一年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得以静下心来“冷思考”,沉下身子“踱方步”,我就没有机会将这些听到和记下的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李大钊曾借用“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告诫世人珍惜当下,我想,走在新时代光荣与梦想的大道上,唯有积微成著、步履不停地学习,方能养成浩然之气、涵养智慧之光、激荡奋起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跑好每一个人的接力棒。【作者谭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8期)学员、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